医院订阅哦
地母
嵇煜吟
“
扶桑:
地母,大地之母。
饱满、丰腴、充溢。
广博而柔软的胸怀,永远敞开。践踏抑或珍重,她都会含笑接受。
是沃泽的,结满沉甸甸的丰收,慷慨地、不分厚薄地,将其付与每一个向她索求的掌心。
扶桑,就是这样一位地母。
她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这里漂泊着仍梳着辫子、裹着小脚的国人。移民创伤、种族歧视、文化冲突……命运将以上的所有苦难汇集到她的身上,就像放大镜将阳光聚到小蚁身上。
初读《扶桑》,她是不幸又幸的痴儿。被拐到美国,沦为遭人亵玩的娟妓,但惊恐与怨恨没有刻在她的嘴角、眼角。那慢吞吞、真心诚意的笑颜,那种任人宰割的温柔,让我给她贴上了“奴性、逆来顺受”的标签。
很多时候,逆来顺受、麻木愚昧和对受难的宽恕、温存之间的界限,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暧昧与模糊不清啊。
再读。侮辱与损害是愈来愈烈的野火。蘸了水的皮鞭、施暴的男性躯体、扼住脖颈的麻绳……可扶桑仍然平静地微笑。
两者之间强烈的反差,让我战栗。当荒谬感达到了极致,敬畏之情竟冉冉而起;当龌龊与肮脏到了不堪的境地,美感居然缓缓浮现。扶桑所着的、血污和破旧的红色绫罗,仿佛是平静的、浩瀚的海面。糟践、残忍、病态被狠狠地掷入,回应,却是温柔的拥抱和微微的颤动,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
“一切都使那巨大的苦难变成对于她的成全。
受难不该是羞辱的,受难有它的高贵和圣洁。”
东方的古老的母性,在扶桑身上如此血淋淋地鲜活。
了解、慈悲、安息。
身体被奴役,精神却飘飘悠悠升浮。
她注视着施暴者的发旋,像母亲凝视犯了小错的稚童。
“扶桑,她跪着,却宽恕了站着的人们,宽恕了所有的居高临下者。扶桑,对跪的理解是无成见的。单纯和诚恳的她,就这样把宽恕和跪溶为一体了。既没有了宽恕者的居高临下,也没了下跪者的卑恭。”
我为扶桑地母的形象而颤栗,为她嘴角的两撇微笑而酸涩、震撼。她的母性气息,使她拥有了内心的完全自由啊。
《大神勃朗》一剧中的地母,会常常喃喃着:“爱你们这一大堆人,爱死你们。”当勃朗恐惧地说出“我不要公平的审判。我要爱。”时,地母慈爱地承受他紧紧的依靠:“只有爱。”
毫无抵触,毫无逃脱,只有迎合,只有宽容。
这就是地母,这就是扶桑。
小编:小又
资料来源:文院学生会学生发展中心嵇煜吟
支持文院请
点赞、转发
分享到朋友圈哦
欢
迎
扫
码
关
注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