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亦本草三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什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46.html

●柳絮书香●(五)

人亦本草万物皆有灵,草木亦有心。近几个月来,得闲翻阅本草纲目,颇有感触。现编辑成文。与友分享——九、木

木部,集有松柏桂竹等40多种。木,居五行之一,其性与土相宜,而山谷原本性湿。木开始由气化成,然后成其质。通过气味色香可区别树木品类,果蔬可食,材木可做药器,各自温寒凉毒,早有考证。

柏,侧柏。《史记》称柏为百木之长,树耸直,皮薄、木质细腻。有圆柏、桧柏、峨眉竹柏等。《列仙传》说,赤松子吃了柏实,牙齿落了又生,行如奔马。李时珍说,柏性后凋耐久,禀坚凝之质,是多寿之木。柏叶、枝节都有香气,可煮汁酿酒、浸酒疗伤治病。柏脂,同松脂一起涂抹身面疣目,几天可愈。根白皮也可治火灼烂疮、生发。

松,王安石说,松柏同为百木之长,松好比公、柏好比伯,因此,松从公、柏从白。松二三月抽蕊开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叫松*。其果实叠成鳞砌,形如猪心。松脂,是树的津液精华,以衡山的为佳。老松树皮中自然凝聚的松脂最好,胜于凿取和煮成的。阴暗处根疤痕处凝聚的松脂尤其好。老松树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松脂化成琥珀。

近几天,冷风摇落叶,单位的院落里基本上只剩下松柏长青了。松树底下有很多松脂滴落,像下过雨,底下的石头和车辆仿佛被涂了明漆。表面风干,用手一摸不湿手,抠下来却是有粘性的松脂,微甜、清香。

芦荟,古书中称之象胆,味苦如胆。生于波斯国,状似黑肠,乃树脂也。其木生于山野,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

丁香,鸡舌香,很形象的名字。其子粗大如山茱萸的俗称母丁香,二八月采其子和根入药。

相思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就是此物。《古今诗话》载,相思子呈圆形,色泽红艳。故时有人戍边而亡,其妻甚是想念,在此树底下哭死,故取名相思子。

椿樗,香者名椿,臭者名樗(chū臭椿)。山樗名栲、虎目树、大眼桐。香椿芽炒鸡蛋、凉拌菜都挺好吃。臭椿一般没人吃,但在晋南的山村里,也有人春天采臭椿芽开水焯了拌凉菜,也吃不出异味。其叶、白皮、根皮均可入药。

香樟、苏合香、檀香、龙脑香、安息香这些芬芳的香木都是入药的佳品。

杜仲,又叫思仲、思仙、木棉,叶似辛夷,皮折断后有白丝相连。嫩芽可食(专门写过一篇《杜仲啊杜仲》见下面的阅读链接)。

桐,亦称白桐、*桐、泡桐、椅桐、荣桐。无子者为青桐、冈桐(油桐);有子者为梧桐、白桐,宜制琴瑟。

柳,也叫小杨、杨柳。纵横倒顺插栽都可生长,初春生柔荑,随后开鹅*蕊花,飘柳絮,化浮萍。嫩芽可食、可做茶饮,叶、枝、根白皮、柳花均可入药。

白杨:独摇,很有动感的一个名字。大叶杨,俗名*拍手。其叶蒂长,叶面宽大,显得虚张声势。

桦木,画工以皮烧烟熏纸,作古画字。皮厚而轻软,皮匠用来衬靴里、制刀靶,谓之暖皮。胡人以皮卷蜡,可作烛点。

桑,子名椹,有白桑、鸡桑、子桑、山桑等。桑若长*衣,称金桑,也往往是树木将枯的表现。桑白皮,治虚喘和头疼等症。

木槿,朝开暮落花、花奴、藩篱草。湖南湖北人家多种植为篱障。

扶桑,也叫佛桑、朱槿。李时珍说,东海日出处有扶桑,花光艳照日,其叶似桑。扶桑产自南方,是木槿别种。花有红、*、白三种,红者尤贵,称作朱槿。前年搬新家以后,种了一棵扶桑,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开花,红艳照人,一条花蕊弯曲伸出花叶老长,上缀金屑,日光闪烁,疑若焰生。一日花开数朵,朝开暮落,自二三月份一直开,深冬方歇。

还有一种很类似木槿的花——木芙蓉,也叫地芙蓉、拒霜、木莲、华木。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于枝端叶腋间单生,艳如荷花,故有“木莲”之名。近年来广场(中钢广场西北部种有很多,有的木芙蓉还有花在开)花园多有种植,既有木槿又有木芙蓉。木槿花多为单瓣;而木芙蓉花则是复瓣花,八九月初才开花(比木槿花开得晚些),苏东坡说“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其花、叶均可入药,有清肺凉血、消肿排脓、散热解毒之效。木芙蓉还是成都的市花,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贞洁。

(木槿花,花色有纯白,淡粉红,淡紫和紫红,朝开暮落。夏秋季开,比木芙蓉略早)

(木芙蓉,颜色主要为红、粉红、白等,花期9-11月,比木槿略晚,为秋季开花植物,开花时一天可变换三种颜色,也被称为三变花。)

(红扶桑,也叫朱槿:花期很长且妍丽)

茯苓,亦称伏灵、松腴、不死面。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干燥菌核。李时珍说,下有茯苓,则上有灵气如丝的东西。二八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茯苓块”和“茯苓片”。晋朝葛洪在《神仙传》中有“老松精气化为茯苓”的说法。古人将鲜茯苓取皮,磨浆,晒成白色的粉末,俏生生色如白霜,质地细腻,因而得名“茯苓霜”有健脾滋养美容养颜之功效。《红楼梦》中说它是“怪俊的白霜儿”,生动逼真。柳五儿与芳官儿也因此滋生了一场风波。

琥珀,亦称江珠。古籍说,虎死后埋入地下,精魄化为石头,状似虎,故称琥珀。其质像玉。韩保生说,枫、松等木脂埋入地下千年都会变化成琥珀。但海松木中津液,初若桃胶,后方凝结,如此形成的琥珀最好。

雷丸,雷实,竹苓,此物生土中,无苗叶而杀虫逐邪,犹雷之丸也。竹之余气所结。

实际上,茯苓、琥珀、雷丸等,都是附着于寄主根部或者是其衍生物,都随着寄主归入了木部。

枸杞,又名天精、地骨、地仙、羊乳等。李时珍说,陕西的枸杞为佳,且以甘州的为绝品。其子圆如樱桃,晒干后果小核少,甘美红润,味如葡萄。枸杞和金银花、杏、鸭梨等是巨鹿四大特产。小时候,经常?着篮子去地里摘杞果,交到队里挣工分。生产队里有专门的枸杞熏烤房。烘干后的枸杞有黏胶性,吃起来赛蜜糖,吃多了真的流鼻血。枸杞是集体时代生产队为队里社员创收的一个重要经济作物。枸杞苗、枸杞子、地骨皮均可入药。

竹,象形字。入药用淡、苦竹等。薄壳甘竹,叶最胜。江南竹很多,五岭实繁。土中苞笋,以时而出,旬日落箨tuò成竹。茎有节,节有枝,枝有节,节有叶。一簇必三叶,一节必两枝。根下之枝,一为雄二为雌,雌者可生笋。根鞭喜行东南。六十年开一次花,花结实,其竹则枯。越王竹、龙孙竹、凤尾竹、龙公竹、百叶竹、箭竹、矛竹、弓竹、苦竹……其性状颜色各异,劲者可为刀戈、箭矢、屋柱,柔者可为绳索。

合欢,又名合昏、夜合、萌葛、乌赖树、青裳等。我觉得“青裳”这名字起得特好,有诗意,青青细叶为其衣裳,昼开夜合,夏天配上粉红霓裳一样的柔软轻盈的绒花,真的是美到了极致。合欢叶别名青裳,那合欢花应别名“霓裳”。合欢免忿,萱草忘忧。

(夏日合欢,己亥年六月摄于邢台中钢广场东侧)

?

十、虫

虫,生物中微小者。种类繁多,故字从三虫会意。《考工记》说,外骨、内骨、却行、仄行、连行、纡行,以项鸣、喙鸣、旁鸣、翼鸣、腹鸣(比如蝉类大都是腹部振动发出鸣声)、胸鸣者,皆为虫类。其物虽微,不可与麟、凤、龟、龙为伍,但有羽、毛、鳞、介、倮之形体,有胎、卵、风、湿、化生之差异,蠢笨与轻巧的运动含有灵异,各有性情特征。记其功用,察其毒害,让圣人辨析。

蜜蜂,又名蜡蜂。蜂尾垂锋,故谓之蜂;蜜以密成,故谓之蜜。蜂子,即蜂蛹,蜜蜂未成之时的白蛹。《礼记》自古食之。蜂有三种,在林木或土穴中作房者,为野蜂;人家以器物收养者,为家蜂(小而微*,蜜味浓美);一种在山岩高处作房。即石蜜也,其蜂黑色似牛虻。蜂有君臣之礼。蜂王大于众蜂,色青苍,皆一日两衙,应潮上下。凡雄蜂尾部尖锐,雌蜂尾部有分歧,相交则*退。嗅花则以须代鼻,采花则用尾部吸取。王元之《蜂记》载:蜂王居所,众蜂不螫,如蜂王失,则众蜂溃散而死。工蜂酿蜜如脾,称作蜜脾。凡取蜜不可太多,多则蜂饥而不繁衍;也不可少取,少后蜜蜂懒惰不再酿蜜。蜂王无毒,有君德。营巢如台,似建国。子复为王,似分定。拥王而行,似卫主。王所不螫,似尊法。王失则溃,似守义。取惟得中,似什一而税也。(类比封建王朝的社会阶级统治…人们割取蜂蜜就像抽税…)

蜂子入药,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轻身驻颜,令人光泽。前些年在晋南工作的时候,到古阳镇喝过一种蜂蛹酒,缓解疲劳,滋阴壮阳,似可唤醒身体潜能。这是古县人在云南大山里采集野蜂蛹配合十几味中药酿制而成一种保健酒。名气虽然不大,其效用被饮过的人交口称赞,比那些斥巨资做广告炒作的劲酒、鸿茅药酒、龟龄酒、三鞭酒等等强多了。

土蜂房一个、蛇蜕一条,*存性,为末,治疗疔肿疮毒已笃者,二服即愈。每服一钱,空心好酒下。少倾腹中大痛,痛止,其疮已化为*水矣。治疗阴寒痿弱:蜂房灰,夜敷阴上,即热起。还有解毒止痛,以毒攻毒,兼杀虫之功效。这次回家,竟然看见西屋门口左上角很多土蜂建造了一个半尺多宽的土蜂窝,很稀罕。以前只是在晋南山里看见悬崖上、无人居住的老屋檐下、山谷高数上看见悬着的人头蜂窝。

蜂蜜,气味以花为主,什么花什么味。冬、夏的蜂蜜为上,秋次之。春天则易变酸。蜜蜡,生于蜜中,蜜成于蜡,而万物至味,没有甜过蜜的,没有淡过蜡的。蜜的气味俱浓,属阴,养脾、润脏腑;蜡的气味俱薄,属阳,故养胃、止泄痢。连螫人的蜂毒都有药用,至于蜂胶、花粉等等就不再赘述了。

螳螂,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所以得当郎之名。俗称刀郎。以桑树上的最好,因兼得桑皮之津气。韩保生说,三四月采得,以热浆水浸一伏时,焙干,于柳木灰中炮*用。治惊风抽搐、出箭镞。

蚕,自死者名白僵蚕。也叫孕丝虫。种类繁多,有大、小、白、乌、斑色之异。其虫属阳,喜燥恶湿。食叶而不饮,三眠三起,27日而老。自卵出,茧而蛹,蛹而蛾,蛾而卵,卵而复。也有胎生的,与母同老,为神虫。南粤有三眠、四眠、两生、七出、八出。其茧有*、白二色。僵蚕属火,兼土与金木。可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治小儿鳞体(皮肤如蛇皮鳞甲状)、血病、疟病、疳病等。

蚕蛹,人食之,称小蜂儿。孙思邈说,犬啮者终身禁食,发则难免(被狗咬过的人,千万别再吃蚕蛹,狗肉也不能再吃,一旦复发不可救治)。蚕茧、茧卤汁、蚕蜕均可入药。

蝎:杜伯、主簿虫、趸尾虫。蝎毒治风湿。下井的工人常抓蝎子泡酒喝。《集验方》说,蝎有雄雌,雄者螫人痛止在一处,用井泥敷之;雌者螫人痛牵诸处,用瓦屋沟下泥敷之。年夏秋交界时,跟同事去松木沟逮蝎子。蝎子怕水,但喜墙壁阴暗角落缝隙。晚上拿带荧光的手电一照,蝎子尾部发蓝绿色,用木筷子夹住,放入瓶中。回去洗洗直接油炸吃,或泡酒喝(蝎子泡酒时间长了再捞出来蝎子都成了空壳,就不能炸着吃了——可见酒的神奇功力)。逮蝎子、捉螃蟹都是那个时候常有的娱乐活动。

蚁:蚍蜉。蚁有君臣之义,故从义。大的叫蚍蜉,也叫马蚁。蚂蚁种类繁多,大小黑白*赤都有。穴居卵生。其居有等级之分,行之有队。能知雨候,春出冬蛰。壅土成封,以及蚁垤(dié小土堆)、蚁冢,状如其封、垤。蚂蚁入药亦有多种功效。

蚂蚁搬家要下雨,这也是小学课本里教的农谚。所以一看见土路边黑乎乎一道蚂蚁*队,就说:要下雨啦!

水蛭:蚂蟥,我们当地叫马鳖。苏颂说,有水蛭、草蛭。大的一尺左右,能啮牛、马、人血。小时候去大水坑游泳戏水,经常有人被马鳖咬,刚发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手拿掉,发现得晚了,马鳖一头钻进肉里,就不能硬拽它,否则那一头会断到肉里。小伙伴根据家里大人传授的经验,拿鞋底儿掴,打得马鳖自己缩回来,再拿掉就没事了。说起来胆小的人都挺怕。

草蛭生在深山草丛,人行走即着胫股,不觉入于肉中,产育为害,山人自有疗法。即使收取的干蛭,也要展开伸长,去掉腹中的子。其子最难死,虽以火炙,亦如鱼子经烟熏数年,得水犹活。须细挫,以微火慢炒,色*乃熟。李时珍说,昔有途中饮水、及食水菜,误吞水至入腹,生子为害,啖咂脏血,肠痛*瘦者,惟以田泥或擂*土水饮数升,则必尽下出也。或以牛羊热血一二升,同猪脂饮之,亦下也。

蚱蝉:蜩tiáo、齐女。我们方言就叫知(jí)了。蝉者,变化相禅而死,化为蝉。“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也。”蚱蝉生杨柳上。五月采,蒸干之,勿令蠹。雌蝉不能鸣。蚱蝉,夏月身与声俱大,始终一般声。傍晚天黑爬出洞穴,至树高处,拆背壳而出。日出则怕人,怕日光炙干其壳,不可蜕。李时珍说,蛴螬变为蝉,三十日而死。方首广额,两翼六足,以肋而鸣。吸风饮露(吸食树汁),溺而无粪便。故主疗一切风热之症。明目退翳。又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

蝉花:冠蝉。生长在南方苦竹林里,蝉的幼虫被菌寄生以后,死于地下,来年春天,头部长出一寸高金碧褐色的植物,采集后晒干,花出头上,七月采。可上清头目、外御风毒、内定心神。

夏天成群结伙的一群小伙伴去逮夏蝉是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之一。白天拿马尾巴丝儿编个套绑到长杆上套,晚上围着村边的大树转着摸知了龟儿,拿手电筒照树上的知了、树底下点一堆柴火烤……

蜣螂:屎壳郎、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夜游将*。庄子云:蜣螂之智,在于转丸。喜入粪土中取粪蛋屎丸而推却。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之称。胡蜣螂身黑而光,腹翼下有小*,子附母而飞。昼伏夜出,见灯光而来(趋光性),宜入药用。李时珍说,蜣螂以土包粪,转而成丸,雄拽雌推,置于坎中,覆之而去。数日后有小蜣螂出,盖孚乳于中也。

屎壳郎给人最初的印象就是掏粪工,很脏的感觉。其实它是个很智慧小甲壳虫。小时候骡马多,毛驴也多,路上经常有驴马粪球,经常看见乡间土路上有屎壳郎推粪蛋。有的时候它用头拱着地往前推,有的时候它倒着头用后腿蹬着推,遇见上坡就很费劲了,遇见下坡粪球咕噜噜自己跑,屎壳郎先生紧追不舍。小时候经常观察屎壳郎推粪球,看起来十分有趣儿!

蝼:天蝼、蝲蝲蛄、石鼠、梧鼠、土狗,我们就叫它蝲蛄。此虫气臭。夜出的为良。夏至取,曝干。蝼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飞翔。吸风食土,喜就灯光,人药用雄。雌雄鉴别方法:用火烧土,置蝼于土上,覆死者为雄,仰者为雌。——这个说法很有意味,据说水里淹死的人也是如此,男的趴着,女的则仰着居多。

记得小时候,夏夜街上的大灯下常有蝲蛄飞。那时爷爷患肺粘连病危卧床,我听别人说蝼蛄头能治病,夏夜去街边土坑里逮了一只蝼蛄,拿给爷爷,爷爷眼神浑浊,抬起虚弱是手接过蝼蛄看了看,脸上似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然而没多少天他老人家就撒手西去了。

蝲蛄,其实也是一种很神奇的虫子。它会像老鼠那样在土里打洞,口器发达,前肢是开掘足长着锐利的扁齿,既可以像挖掘机手臂一样挖洞,又能啮食庄稼和草木的根系。它还是个天才演奏家,每年夏秋走在野外,尤其是星汉灿烂的夜晚,蝲蛄的叫声能响成一片。秋天是它们交配的季节,像很多直翅目的昆虫一样,它们会叫,且叫声很大,很多钻在洞里演奏的蝲蛄,齐声高歌,此起彼伏,声震田野。它的发声是靠摩擦振动翅膀。蝲蛄的洞穴是喇叭形的,它就躲在不太深的喇叭洞另一端演奏。喇叭口洞穴有扩音作用,这样让声音更大,吸引异性前来进入爱的洞府,繁衍生息。

表面上,蝼蛄是在土里挖来挖去的泥腿子,然而它也有翱翔蓝天的梦想,有飞向光明的趋光性。夜幕降临时,雌性蝼蛄会动身展开折叠在前翅下的大型后翅随风飞翔,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洞穴里唱着情歌的情郎究竟什么样。

萤火虫:夜光、熠耀、挟火。常在大暑后飞出,是得大火之气而化,故明照如此。萤,从荧,小火也。熠耀宵行。古代有腐草为萤的说法,认为萤是腐草和烂竹根所化。有飞萤与水萤,飞萤入药,黑发明目,治青盲眼。以前在平原很少见萤火虫,到了晋南山里,夏天经常看见萤火虫引路。一种很令人遐思的小虫子,关于萤火虫的诗歌很多、很美。

蛙:田鸡、坐鱼。很形象。肉味像鸡,在田里水坑鸣叫,也有点像鸡,叽叽喳喳聒噪。生性喜坐,故有诸名。青蛙的颜色和长相好看。背脊有长纹路的叫金线蛙。四月味道最好,五月(均是农历)变老,可入药。关于蛙,最喜欢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写的那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霸气十足。

关于蛙的幼虫:蝌蚪,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科普童话。令人记忆尤深。

蟾蜍:癞蛤蟆。生于池泽,行动迟缓,不能跳跃,也不鸣叫。李时珍说,蟾蜍,土之精。上应月魄而性灵异,穴土食虫,又伏山精,制蜈蚣。能入阳明经,退虚热,行湿气,杀虫,以毒攻毒。蟾蜍锐头皤pó腹,促眉浊声,土形,有大如盘者。入药为佳。蟾酥另有药用。

蚯蚓:地龙子、土龙、歌女。因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故名。肥沃湿润的菜地土壤最多蚯蚓。小时候也经常翻菜地挖蚯蚓,肥硕粗大的蚯蚓,一是钓鱼的鱼饵,也是跟知了、蝼蛄、老包虫一样的喂鸡的高蛋白饲料。老人们说多喂鸡吃能下双*蛋。

最令人称奇的是它的断身再生功能。蚯蚓是土中精灵,无心虫类。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的那句“横行公子竟无肠”——螃蟹无肠,而蚯蚓似肠,却无心。

蜈蚣:天龙,百足虫。拆旧房子的时候,土坯或砖头下面常见。蜈蚣与蚯蚓,一个是地龙,一个是天龙,很有意思的别名,大概因蚯蚓在地下,而蜈蚣可爬得很高,常可以爬到屋顶房梁上。

灰花蛾,学名原来叫樗chū鸡。也叫红娘子,是一种小型蝉类昆虫,叫斑衣蜡蝉。这几年在山里常见。它的鸣叫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故名鸡。头足微黑,外翅一重灰色,内一重深红色,有斑纹花点,展开了飞很好看。深秋在樗(臭椿)皮上产子。

蛴螬:地蚕、乳齐。这个名字小时候最先是父亲告诉我的。这是世界性地下害虫(金龟子幼虫),专吃庄稼的根。每年中秋刨花生的时候,常常从土里挖出几个肥大的白色蛴螬,立马用三齿镐戳死。或收回去喂鸡。原来它还能入药,治小儿脐疮、丹毒、痔漏、目翳等。

土鳖虫:地鳖、过街,也叫簸箕虫。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鲁豫一带过来的人,推销土鳖虫幼虫,养大了高价回收。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改开后类似这样设局的骗术很多,防不胜防。

蜗牛:土牛儿、蜗赢。它虽然是一辈子的“房奴”,但天生自带房子,不怕房价一个劲的坑死人地涨。夏天雨后,在山里行走经常看见蜗牛在路边石头上爬行。现在平原上院落阴凉处、房墙上、屋檐下也有很多蜗牛。

……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阴阳之气造化万物。人亦然。生于尘土,靠尘世的阳光雨露及万物供养。人的五脏六腑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比如脾胃,就像*色的土地一样,它能把五谷精微向上蒸腾交给肺,肺就像云朵一般,把这些营养幻化成雨撒给身体每个地方。所以中医说,呼吸系统的咳和脾虚积食有关(现代社会中很多病都是管不住嘴吃出来的),把呼吸系统看做云朵就好理解了。皮肤干燥也可能是因为云朵下雨出了障碍。如果脾阳清气不能蒸腾,把好东西交给这片云朵,就导致呼吸系统出现问题,这些没有利用到的水液就堆积在大地上,人就会长中间脂肪,就会有毒火排不出来,形成一系列疾病。——中医理论之妙也。(以上文字纯属业余,如有解读错误,希望专业人士指正。仅从文学草木人生角度理解,读后有感,择而记之。未完待续……)相关阅读链接:《石榴红》《杜仲啊杜仲》《罗望子》《刘寄奴》附注:古代哲学思想,将人看作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宇宙万物皆是由其原初物质“气”形成的。“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和宇宙万物一样,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相一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显然是水液代谢方面对外环境的适应。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以此达到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如果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就有可能产生病变。就是一日之内、日夜之间,人体也会随天阳之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如果违反了客观规律,也会受到损害。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人体是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的协调统一体。以心为例:心居胸中,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主神明,主血脉,心合小肠,生血、荣色,其华在面,藏脉、舍神、开窍于舌、在志为喜。五大系统通过经络气血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体。这五大系统又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相互协调、资生和抑制,在相对稳态的情况下,各系统按其固有的规律从事各种生命活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形神统一,精神统一于形体,精神是由形体产生出来的生命运动。

文图编辑

柳岸至水;音乐

网络

柳岸春秋

liu-anchunqiu

乡土丨游记丨杂文丨诗歌丨摄影

发..现..自..然..与..生..活..的..美..好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