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我县召开扶绥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记者在现场对相关情况进行提问此次发布会邀请中新社、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经济日报、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视台、左江日报、崇左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区内外主流媒体前来报道,县领导罗彪、孙国梁、*建辉、*悦、陈蒙出席发布会。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委、*府和崇左市委、*府的正确领导下,扶绥县各族人民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充分发扬苦干实干、“勇争第一”的扶绥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谱写了一幅又一幅的华丽篇章,交通路网四通八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贸物流车水马龙,广场公园美景如画,各景区游人如织,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扶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70年来,特别是*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和“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重要题词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坚定不移做好“两篇大文章”打好“四大攻坚战”,全力冲刺“争创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争当全区县域经济排头兵,打造南宁卫星城”目标,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扶绥进入发展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
▲扶绥城南新区
70年继往开来,扶绥经济社会发展大步向前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0.17亿元,财*收入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95元,经济非常落后,主要是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或半自给的自然经济格局。到年与全国全区相比,基本上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县,被列为广西四十八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当年全县属于贫困型的、即人均收入低于元的农户,占38.3%,温饱问题还处在尚未得到解决境地。历届县委、县*府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抓机遇,集众智,谋发展,经济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再到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5亿元,比年增长了多倍;财*收入14.02亿元,比年增长了多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比年增长了多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80.6:15:4.4优化调整为年的23.6:50.7:25.7,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到工业主导的转变。今日扶绥,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先后获得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广西科学发展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南国铜业一期项目在今年4月投产成功
70年奋发有为,扶绥产业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扶绥空港经济区
▲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
70年来,县域经济产业质效实现了从“农业为大”向“工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县域以农业为主,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万元;近二十年,县域产业在经历了“户户点火、村村冒烟”散乱布局粗放式发展后,再次转型蝶变,加快向园区集中布局、集约化集群化发展转变,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形成了制糖、水泥建材和木材加工等三大产业为核心,铜精深加工、休闲食品、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的多元化工业体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为.1万元,工业产值仅87万元,农业产值为.1万元。建国后三十多年,扶绥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有制糖、食品、建材、煤炭、冶金、化学、造纸、机械、森工、印刷、服装等十多个工业部门,县属工矿企业十多家,工业产值较年增长40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8%。近几年,历届县委、*府始终把产业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发展思路,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扶绥产业布局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初具规模,各具特色。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亿元,比年增长了0多倍,突破亿元大关。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甘蔗种植面积稳居全国前列,全县共有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4个、市级农业示范区1个、县级4个。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在全市率先启动“统存量”“扶变量”“育增量”三大专项行动,推动一批企业上限上规入统,扶持企业做强做大。年完成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57家,数量排全市第一。乐养城、空港、将*岭等5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荣桂物流、宇培物流等重大物流项目加快推进。今日扶绥,产业已从糖业这一单一产业变成了多点开花、多元支撑的良好局面。
▲上级媒体报道我县工业园区
70年声名鹊起,扶绥知名度美誉度大幅度提升
▲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外国语学院在9月16日迎来第一批新生
改革开放前我县旅游开发水平低,美景养在深闺无人识。近几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借力“恐龙之乡”荣誉开发建成的龙谷湾恐龙公园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9D云端玻璃桥栈道项目建成使用,年度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炎鑫度假山庄被评为自治区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天宝龙酒店正式营业、正在创建四星级酒店,东盟名龟生态旅游、鸽文化创意园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万人次,比3年增长了18倍,实现旅游总消费41亿元,比3年增长了36倍。我们大力推进高校经济,加快打造“广西第二大学城”。县城高校实现从无到有,从年起,我县引进高校及科研培训机构15所,建成4所,目前,在校学生3万多人。推动广西城市职业学院成功升级为全国首批、广西唯一的职业大学,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外国语学院已于今年9月顺利实现招生。深入推动校企合作,成立了跨境电商工作室、共建了广西金属材料研究院,与南国铜业、龙谷湾、丰源钢构等企业建立了“四双制”合作育才模式。今日扶绥,知名度美誉度极大提升。
70年攻坚克难,扶绥城市承载力和发展基础日益夯实
▲南崇铁路扶绥段正在加紧建设
扶绥虽然靠近南宁,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扶绥的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只有苏圩-扶南-中东等6条支干线,东门-那江-板包等5条简易公路。80年代,县城区域扩大到12平方公里,总人口余人。县城建设初具规模。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南宁卫星城雏形初现。城南新区从无到有,开发面积超过25.6平方公里。城市会客厅、高铁站片区开展规划设计,宏源·大景城、东信华府、碧园·未来城、市民文化广场、城南休闲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空港经济区高教文化、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四大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城镇化率从3年的21%提高到年的57%。城区实现大变样,南友高速公路(扶绥段)、南宁新江至扶绥一级公路(扶绥段)、五州路、上龙大道建成通车,扶南大道、山圩至中泰产业园一级路、疏港大道正加速推进,南宁至崇左城际铁路将于年建成通车,市*路网基本建成,区域对外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在全区各县(市)级城市中排名第五,今日扶绥,发展基础日益夯实,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70年革故鼎新,扶绥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
创建了“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渠芦模式”,建立了10亩甘蔗“双高”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创新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创新开展“一户一薪”专项行动,名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优质就业和辖区企业高质发展的“双赢”目标,获得光明日报、广西日报、左江日报等国家、区、市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研究建立“一企一策”培育机制,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降成本上创新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确保了“三个终端见成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获中央电视台宣传报道。今日扶绥,发展活力四射,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力显著增强。
70年砥砺奋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扶绥大地生动践行
扶绥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全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扶绥大地落地开花。年,扶绥县完成营造林4.7万亩,森林抚育任务3万亩,县域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6.25%。空气环境质量优良比率达到91.8%。完成姑辽、玉马、岜宁、腾广等4个森林村庄的申报任务,并已通过市绿委办验收。在全县范围开展“四个好”宜居村庄达标村创建工作,建成“四个好”宜居村庄66个,22个村屯入围全市个“四个好”宜居村庄,每个乡镇均完成3个“四个好”宜居村庄创建任务,创建数量及质量走在全市前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中东镇渌井铅锌矿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和老尾矿库闭库整治项目已进入完善验收手续等收尾阶段。东罗镇客兰村岜香屯生态文明示范村项目完成试运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工作扎实推进。70年的发展之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白头叶猴之乡、中国乐养之乡、中国恐龙之乡、广西森林县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今日扶绥,山青水绿,空气优良,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我县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
70年风雨同舟,扶绥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县域民生社会保障实现了从“缺衣少粮”向“足量高效”的历史性跨越。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级财*强了起来、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这一基础上,全县社会民生事业得到极大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总量更足、效果更好。
▲医院空港院区项目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4年.9元的4.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是4年元的5.8倍,是历史最好水平。县域城乡消费日趋活跃,农村电商发展迅猛,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革。从公共服务和保障来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义务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特别是脱贫攻坚方面,-年五年时间,我县累计减贫万人、40个贫困村已成功脱贫摘帽30个,贫困发生率从年底的7.46%降到年底的2.65%,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荣获“-年度建设平安崇左活动先进县(市、区)”、年度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荣誉称号。全县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今日扶绥,百姓安居乐业,民族团结,社会生态不断巩固发展。
为扶绥加油为扶绥自豪转发让更多人看到!
1
编辑:谢璐
责编:*文静
审核:卢文斐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