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涂拥的眼解读课5慕白木槿等十 [复制链接]

1#
慕白,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有作品在《诗刊》《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新华文摘》《光明日报》《读者》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入选多种年选。参加《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曾获《十月》诗歌奖、红高粱诗歌奖、华文青年诗人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等。著有诗集《行者》等3部。安魂曲慕白雨下了一夜已淋不湿他某某,某某某墓碑上有些名字开始模糊他曾经在我们中间他应该是个好人不知道活得好不好在生前他可能胆小他或许晕血他甚至恐高现在他不怕人评说活着的功过只是踩死一只蚂蚁他肯定也有过爱情和亲人们一起埋骨青山他没有恨眼睛闭上的时候他宽恕了这个世界人生天地之间——浅评《安魂曲》木槿抄完此诗,不禁浮现出北岛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诗歌开篇以”雨下了一夜”拉开独特的意境,触及内心。下了一夜的雨,给人无疑是不安宁的。这也许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在这茫然的世界,”雨已淋不湿她他”,诗歌的情绪画面扑面而来。张爱玲说:”到了这一刻,还是无法看清未来的路,现在像这样走多少次。”有些名字开始模糊,集中反映了安放魂灵的悲恸方式。”他可能胆小,他可能晕血,他甚至恐高。”可能的叠加,无非是对亡者,深深缅怀。”现在他不怕人评说活着的功过。”活着是美好的,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眼睛闭上的时候,他宽恕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就像我们最后无法摆脱死亡的一幕。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生和死是诗人永恒的主题——读诗歌《安魂曲》有感余燕双看到这个题目,自然想到莫扎特,想到单簧管,想到《安魂曲》旋律的悲怆和肃穆。生和死是诗人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写《安魂曲》的诗歌很多,俄罗斯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写过,英国的斯蒂文森也写过,我最喜欢这首《安魂曲》。这首诗和某某主义、某某流派的诗歌不一样,简单,直接,直奔诗歌的“道”而去。(1)无“隔”。诗歌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注重意象的营造与选取,不晦涩,通俗易懂。“雨下了一夜/已淋不湿他”,淋湿不了一个自由的灵魂,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阅读起来完全“不隔”。古今中外,好的诗歌应该是“不隔”的艺术,或者是少“隔”的,这些不隔的文字直接撞击读者的内心,一颗灵魂直接撞击另一颗灵魂。(2)音乐性。诗歌虽短,分为六节,是可以增强诗歌的张力及跳跃性。全诗都是短句,可见诗人用词节制,避免散文化倾向,积极控制情感表达的节奏,非常适合吟诵,读着读着,就有莫扎特那种低沉而缓慢的旋律,庄严肃穆又平静祥和。“某某,某某某,墓碑上有些名字开始模糊”,在雨下,在记忆里,在安魂曲中,辞世的人慢慢变模糊了,慢慢淡化了,不会给人造成恐惧感,诗歌的内在旋律发出一个人生和死的回音。(3)叙述性。诗歌运用冷抒情,没有画外音,没有华丽的辞藻,三、四、五节借助直接、冷静、理性的叙述,“他应该是个好人”,“他可能胆小/他或许晕血/他甚至恐高”,“现在他不怕人评说”,把某某某生前品质、性格、爱情及个人功过得失陈述一遍。阅读的时候好像村里老人讲故事那样平易近人,不绕弯子,亲切耿直,拉家常一样。诗人同时把情感冷藏在情节的背后,和我们几乎是零距离的。直接了当,深入人心,完全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4)诗歌之“道”。诗人直面生死,审视生死,“和亲人们一起/埋骨青山/他没有恨/眼睛闭上的时候/他宽恕了这个世界”,倾述了对人生的终极诉求。我想:生前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死了就要乐观,豁达,死了就该瞑目。古代皇帝崩了,江山美人都要放下,何况我们贫民百姓?最后一节拨开云雾,达到无我境界。诗坛怪才李老乡有一首诗《死后一分钟》和《安魂曲》一南一北,有异曲同工之妙:死了就该及时闭上眼睛谁来悼念无关紧要从云缝里发现的题材多是天堂之类的文物这对你没用对一般的*们没用大家动动手吧快把死者的眼睑阖上莫让他在活人中认出谁是*的间谍就诗艺而言,这首诗是本真的,原生态的,没有修饰,不矫情,不造作。记得年我和湖南楚天之云、张慧芬等诗人建立的桃园诗社,就是倡议原生态写作。原生诗歌写作的关键词是:原生,写实,绿色;率真,坚韧,淡泊。诗人周瑟瑟说:客观与直接是诗歌最重要的方式。文字,安放灵魂的地方——读《安魂曲》小记雁呢喃抄完这首诗歌,仿佛和诗人一样走过墓地,与那些模糊了墓碑对视,那一刻的释然,让灵魂得到安放。雨下了一夜/已淋不湿他。诗歌起句不凡,浅显的口语,却一下子就直击生命的本质。雨的意象让我想到世间种种愁苦、哀怨、恐惧、不安……无论生,或面对死亡,有多少时候能从容,不在雨中呢?诗歌的语言隐忍而有张力。“墓碑上/有些名字开始模糊”有人说,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当诗人面对墓碑上模糊的名字一定想到的是这些。如论卑微还是伟大。诗人只用“模糊”两个字,却是那样清晰有力。“他曾经在我们中间/他应该是个好人,不知道活得好不好”诗人用不动声色地猜测言说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人是社会的人。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应该是个好人,善良的人。读到这里,或许我们浮躁的心平静了许多,不再被名利欲望所牵绊。诗人还接下去说“或许胆小,晕血,恐高……如蝼蚁一样卑微”可是这又什么关系呢,我们都认真地活过,真切地爱过,最终和亲人们在一起。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自己的顿悟家常聊天似的叙述。悄悄地在文字中安放自己的灵魂。诗歌娓娓道来,让读者毫无阅读障碍,真的如一首安魂曲。道是无情却有情一弯新月捧读诗歌《安魂曲》,品出白居易般童叟可诉的浅白,觉出一份东坡学士般宠辱不惊的安然态度。“雨下了一夜,已淋不湿他。”平白又极富张力的语言定下了此诗的基调,渲染了氛围。“雨”和“他”两个意象形成了特有的意境,发人深省。逝者如斯,那“白白走这一遭”的执念,在闭眼前的幡然醒悟中消融。你我皆凡人,生活在这尘世间,如蝼蚁般微小却总是杂念太多。素日里,有人为几块钱针锋相对;有人为几句话反目成仇;有人为蝇头小利狗苟蝇营;有人为些许得失哀哀戚戚……其实,这些又是何苦呢?到头来还不是尘归尘、土归土!任何事无论大小悲喜,都是对彼此的历练,所以无需怨也无需哀,毕竟它们也证明你我曾经真实地来过。“可能胆小”“或许晕血”“甚至恐高”,类似白描的手法写出了独具特色的性格。在诗人冷静地夹叙夹议中,这些可圈可点的形象皆成幻影,只成为亲人心中的一缕念想。烟消云散之时,唯有一份亲情永流传。在《安魂曲》里安魂——评诗歌《安魂曲》含笑安魂曲是弥撒曲的一个分支,是指罗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灵的特殊弥撒。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的首句以“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这首诗歌取题为《安魂曲》,我想,应该是诗人为亡灵们祈祷,同时也是想抚慰众人和自告。生而为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谁不为名利欲望所裹挟?每天脚步匆匆,每天搜肠刮肚。因得而喜,因失而悲。终日你欺我诈,勾心斗角,蝇营狗苟。掘得霸王之位而好,拾到乞丐之衔也罢,人生的最后时刻都是一样,“荒塚一堆草没了”,而只有亲情是那么柔软,那么温暖,那么长久。在一个人离开之后,只有亲人会一遍一遍地想起你。诗歌以口语形式、白描手法,表达了这样人生感悟。关于诗中意境是现实所遇也好,是诗人虚拟也罢,都不值得深究。因为写诗构造意境的方法无非两种,一曰现实之境,一曰虚造之境。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应看到听到某事某物生发情感,属于触景生情;而第二种,是首先有这么一种感情,再去虚构一种场景。不管这首诗的诗人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境下写的,都没有影响他想要表达的效果。无疑,写诗者应该是一位高手。巴金老先生说“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技巧”,我觉得其实不是无技巧,而是技巧已了然在心,融于字里行间之间,如雪花入水,不见痕迹。这首诗以第三人称的手法描写了墓地所见所思所悟,不单是告慰亡灵,更是在对我们进行温馨提示:眼下的我们每日忙忙碌碌马不停蹄脚不点地究竟是为了啥?更让人要进行反思的是这样那样“蹦哒“,是否真有价值?这首诗字面上是平静的,而它的内心是波澜起伏的。读罢,先是平静,再是深思,最后将一颗忐忑不安的灵魂安顿了下来,正像诗题《安魂曲》……这首诗内蕴深刻,用词浅显而精炼,可作我们习作的范例。读《安魂曲》水间小妖平常多半喜欢读深情温婉的诗句,更多是的感悟一些属于小情绪上的波澜。当《安魂曲》开篇那雨,那墓碑上模糊的名字某某又某某,忽然间让人去直视死生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又是人们不可避免会谈论到的人生事件。在作者浅短又直白的语句里,让你不得不审视人的一生来或去,以及你所经历的,到最后究竟会是怎么样。比如“在生前他可能胆小他或许晕血他甚至恐高”简单而平实的话语,却直击人心,以及“和亲人们一起埋骨青山他没有恨眼睛闭上的时候他宽恕了这个世界”写出了死亡是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和解,所有悲欢哀怨都会消散。这样的语言在中年人读来特别有感触,大抵有了人生经历的人,有些大实话大白话,都是现实最好的诠释吧。特别喜欢这首诗歌朴实的风格,恰如美国诗人庞德所说:“避开平庸的唯一方法是精确,诗必须写得和散文一样好。它的语言必须是一种优美的语言,除了要有高度的强烈(即简洁)之外,与一般的话没有什么两样。一定不能有书卷气的词,意义解释或倒装,一定要像莫泊桑最好的散文那样简练,像斯汤达尔最好的散文那样硬朗。”这首诗歌短短6小节,感情一层层递进,表达清晰,从一个高度走向另一个高度。没有特别深沉的字眼或抒情的词句,一般人都可以读懂,但一般人又不一定能全读透,这大概就是诗歌的魅力吧。读《安魂曲》你的样子“雨下了一夜,却已淋不湿他。”是的,对于一个已逝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有的变故几乎都已经与他无关。墓碑上名字的消失一如他们在这个世上留下的痕迹——他们只是普通人。对于他,世人并不会过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