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象牙塔和现实的差距感确实能带给人一次身体与心灵的旅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很容易激活人们感性与理性,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激发无限的灵感。本文作者生动地陈述了一名考察学习旅游者在认识地方,认识基层和南国边城过程中的内心世界,真实的基层工作状态对于象牙塔内学生的吸引力和震撼力是巨大的,反过来,他们的思想反应也会为我们的基层工作拓宽视域,补充能量。文中,作者为扶绥县产业融合提出的四点建议专业独到,视角新颖,超出很多基层旅游工作者的见识范围。因此,乐见更多的学子走出象牙塔,为基层工作增添力量,就像萤火一般,散是满天星,聚是一把火。
王鸿娇(右一),来自内蒙古呼和浩特,现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8级本科生。
前言
7月上旬,7天的时间,跟随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思*实践团,我初次踏上八桂大地,以一种“快途慢旅”的形式,走过扶绥县的每一个乡镇。在这里,“地方”这个词在我心中第一次从“时间缓慢,空间广阔,风连着风,云层擦拭着每一扇窗子”的闲适静谧,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奋斗着的人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乡镇。它就像一扇大门,让我得以真正置身于象牙塔以外的广阔天地,有机会认识到自己对于基层原有的想法和做法有多么天真。这种差距让我不由自主的对自己展开了一次思想运动,将自己的所见所得所想汇集于此,我不敢说能够达成一种水平如何的叙述,只是尽己所能,对此次旅游和思*实践专题考察做个回应和总结。
正文
扶绥县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和南崇经济带第一节点城市,面向东盟、毗邻南宁、靠近机场、通边达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被评为“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之一,扶绥还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乐养之乡”、“中国白头叶猴之乡”等美誉。近年来,扶绥县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过程中,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我看来,不管是扶绥县一路走来积淀而成的历史文化,还是新兴的拔地而起的工业园区,抑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都是扶绥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下面,我将基于调研所得,从四个方面谈谈对扶绥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旅游新业态的一点理解和想法。
昌平乡木民村烟雨中的稻田(图/张辰)
01文旅融合,开发传统村落文化旅游新业态
扶绥县传统村落众多,其历史文化基因与当下快节奏生活之间的差异可以带给都市人新鲜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资源。岜盆乡姑辽屯率先发展,紧紧围绕乡土文创,打造骑楼式民居、乡土文创中心、亲子广场、稻秆画室等特色,成为典范。对于尚未深度开发的龙头社区、坛佑屯等传统村落,可以依托古渡头龙头湾发展沿江游览项目,以江景为主题建设特色民宿,利用